安顺市平坝区第二中学 台桂莲

凉山那神秘而遥远的地方,小叶丹和元帅高举酒杯结盟的碧波荡漾的彝海、那无数红星始终在我的心中流淌闪烁;金丝鸟、杜甫笔下“窗含西岭千秋雪”覆盖着皑皑白雪的群山。这就是我心中的大凉山,你是那样的美丽,又是那样的贫穷和荒凉。为了你的索玛花开得更灿烂,教育部一声召唤,我们来到了大凉山。甫到凉山,就经历了一次雨雾中乘车沿着盘山公路,在冰冷和湿热夹击中前行,在颠箥和五脏摇荡中眩晕的洗礼,开始了我生命中全新而富有价值、珍贵而短暂的体验。
10月12日下午,我在越西县第二中学初中语文会场做了《精准语文——用好新教材上好语文课》专题讲座。讲座解读新教材编写背景、编写特点、编写体系,梳理阅读写作能力训练序列。探讨如何用好新教材,落实国家立德树人要求、完成学科核心任务、学习语言文字运用、培育学科核心素养。

我用翔实具体的案例阐释课堂教学如何为理解而教,为思想而教,为意义而教,为发展而教,使教学过程切实由知识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,实现传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,凝聚学生语文素养的培育,让学科核心素养精准落地,教得精准到位;基于真正的课堂教学序列学情,阐释如何以学定教,促进精准教学,上好语文课,全面培育学生语文素养。


讲座结束,越西县教体科局人事股饶燕萍股长热情称赞:“台老师‘精准语文’的精彩分享,站在国家对语文学科要求的高度,就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、内涵丰富,既有对初中语文教学的经验总结,又有实操过程中的理性思考;既有理论上的深刻感悟,也有实践中的升华提炼。为我们如何上好初中语文起到了引领和指导作用。”并希望此次培训的老师们能学以致用,把今天的收获用到今后的教学过程中,确实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。课后参训教师纷纷表示,今天听了讲座对新教材有了更清晰的认识,发现自己没有吃透教材,没有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。
13号上午,我在越西县第二中学听了支教教师陈伯玉老师的作文教学《环境描写》和岳西二中吴燕老师的诗歌教学《黄鹤楼》。两位老师精心准备,倾情授课。课后我与授课教师及听课教师、学生愉快地互动交流。



越西县教体科局人事股饶燕萍股长总结说“台老师对两堂课分别从教学思路的设计、课堂结构的安排、教学方法、学生学法、教师的基本功、教学效果等方面作了全面点评,既有深度,又有广度。参训老师们也积极参与,发表自己的见解,通过专家的点评和参训教师的互动,相信教师们都受益匪浅,收获颇丰。”并对我们不远千里、不辞辛苦的来到凉山送教,助力山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表达了感谢。饶股长说“感谢教育部搭建的这一平台,让骨干教师快速 成长。感恩党和国家对山区人民的关爱,对山区教育教学的关心,正是有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心系凉山,才有了凉山未来更快更好的发展,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相聚。”

13号下午,我在越西县第二中学与七年级十几孩子座谈。气氛更为热烈,欢快。
我们谈他们家庭成员、父母职业,家长辅导作业情况,生活自理做家务情况,每天在校的日程安排、食宿情况,对学的情感态度、最喜欢的学科及原因、最不喜欢的学科及原因、自身优缺点,日常生活中的困难、压力来源,课外阅读、体育锻炼、自主学习情况,自我规划、最喜欢的学习方式,长大后的理想,对家乡的情感态度等等。
这些孩子除了1人是黎族,其他都是彝族;仅1人是独生子女,其余都有2-3个兄弟姊妹,多数孩子的父母在外打工,为留守少年,没有父母照看,无人辅导;但家长很关心、很重视他们的学习成绩,基本住校。他们生活自理能力强,基本都会做简单的饭菜。在学校,学习压力比较大,小焦虑成绩。学习的时间安排很紧凑,很刻苦。他们喜欢幽默讲课能联系生活实际的有亲和力的老师,喜欢自己学习能学会的内容,讨厌死记硬背,模式化的应试学习,特别怕写作文。感觉这些孩子学习锻炼,自主管理能力强,班长、小组长有很强的领导力,孩子们团队意识强,很配合。老师很负责,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。尤其使我感动的是班主任是数学老师,告诉孩子们课外阅读很重要,为他们推荐名著。检查他们的英语单词默写。他们对老师有很深的感情,热爱自己的家乡,骄傲自己家乡的开阔、空气清新,希望长大把自己的家乡建设的更好、更美。

发现的问题是孩子们在学校的资源有限,班额很大,食堂比较小,打了饭只能随意找地方吃。学校阅读的书籍无法满足新教材要求,基本没有阅读指导课。老师教学经验少,教学理念比较陈旧,上课不敢放手,缺少引导学生学习的手段。
座谈结束,孩子们的留言表示下午的聊天中感受到生活的快乐,开心的事很多,明白了很多道理,生活有无限可能。有孩子在给我的留言说“说真心话的感觉很好,感觉老师好像我们的朋友一般”,选取几个留言附在下面。字虽然不够好,也有错,但却是真情流露,反映孩子的心纯洁真诚善良。




我们愉快地度过了一个下午,孩子们积极向上、自信自强、聪明机智而富有想像力,在他们身上,我看到了大凉山的未来,在我的心中,这些“索玛花”正沐浴着时代的阳光雨露灿烂开放。